查看原文
其他

玩「光」的都是大佬

拾壹 设计有物 2021-01-11

建筑捕捉了光

光则成就了建筑


在建筑设计中,对于「光的运用」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,光线在建筑的设计中是必须掌握的基础。无论是照明光、空间光还是艺术光,只要能掌握好光线,诗意的建筑空间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
而且我们能发现,真正能玩好「光」的,还真都是些设计大师。光,成就了多少建筑,又成就了多少设计大师?





安藤忠雄简直就是「建筑与光」的代言人。


地中美术馆虽然只是安藤忠雄众多美术馆作品中的一个,却是最富有独特感的一个。它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模样,建筑本身互相呼应、衬托,达到了光影、造型、比例的完美平衡。



安藤忠雄将建筑设置在地下,用一个个简洁的几何形状天井来进行采光。光线透过不同形状的缝隙与开口被引导入室内,在每天不同时刻呈现出独特的色调和影子。



在清水混凝土浇铸的空间内,光线透过不同的方式为空间赋予了极为独特的诗意感,并且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。



美术馆的最下层安放着沃尔特·德·玛丽亚的空间装置艺术「Time/Timeless/No Time」。这个直径 2.2 米的球体与 27 根木头柱子,以充满艺术感的姿态排列在台阶上。


球体光滑的表面反射着天井射入的光线,倒映出天空的形状,随着时间变幻,室内几何体的光影会发生变化,让作品呈现出极富戏剧性的效果。






贝聿铭在光线的设计上,也有着独到的理解。


这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一个人工岛上,整个建筑都由石块构成,柔和地反射了沙漠的景色。



博物馆内充满了复杂的伊斯兰元素,银色穹顶、玻璃帷幕、圆拱形的窗户与门帘,都是传统的伊斯兰建筑标志。


同时,各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几何形状存在于空间之中,严谨、恢弘而大气。



顶部的光线随着各种层次分明的几何表面,产生极富有连续性的变化光影,为整个室内空间营造出了独特的光照氛围。



对称的形状、与自然光像结合的人工光照,融合在一起,为整个空间带来一种纯净、静谧的感受。






日光是建筑绝佳的塑造者,是建筑师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,让·努维尔很显然对这点极为明白。


在阿布扎比卢浮宫的设计中,让·努维尔透过应用格栅表皮,将自然光线通过不同的过滤方式,将室内的光照设计成了独特的模样。



圆顶上错综复杂的结构,源于当地用用棕榈叶交错叠搭作为房顶材料的传统习俗,然后结合参数化设计后,所产生的效果。



阳光穿透 8 个叠加层,呈现漫射与映画效果,仿佛「光雨」降临般斑驳陆离,让人想起阿联酋绿洲中层层叠叠的棕榈树。



且通过利用穹顶上的孔洞,室内的光线和温度得以调节。



阿布扎比卢浮宫是一座对阿拉伯城市的敬意,同时也是对诗意般的几何与光的赞美,它唤醒了时间的记忆,有力地停顿着时辰和我们流逝的光阴。






被誉为「结构大师」的圣地亚哥·卡拉特拉瓦,在 911 事件世贸大厦的遗址边上,设计了这个新的交通枢纽地铁车站。


它就像是一只展翅的白色钢铁巨鸟,其灵感来源于孩童放飞鸽子的情景,而鸽子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征。



这座车站地面上的建筑结构,全部都由钢铁搭建,高高的钢铁骨架以高低次序排布。它复杂的钢结构,成为了建筑的外立面,提纯了空间。


而且在这栋建筑中,光线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。在车站的中心区域,可以看到其穹顶与玻璃窗的部分,都是光线进入室内的重要通道。



极为宽敞的空间尺度,光照充盈在室内,并且在地上、柱子上留下斑驳的光痕,让人极为惊艳。空间仿佛变得更加神圣而纯净。



从建筑到室内,这个车站的空间几乎全部都采用了白色,这对于光照效果来说也是一个提升的手段。另外在人工光照的地方也没有马虎。



建筑的结构之美,在光的影响下,也显得尤为具有独特感。






迈耶作为现代建筑中的白色派代表,他对白色的执着简直「令人发指」。但当你问及他原因的时候,他会说:「在自然光下,白色是表现最好的颜色。



这栋位于南加州海滨的纯净白色别墅,就是他用来证明这点的重要作品。别墅采用了独特的立体结构,并通过不同的体块设计,将光线过滤,引入室内。


建筑体积不大,却因为其白色的外光和大面积玻璃窗的运用,赋予了整个内外空间的连接,从而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感。



在室内,也几乎是纯白。透过大面积的玻璃窗,可以看到海景。光线透过不同程度的照射,将室内空间打造成一个富有层次感的宜居所在。






戴维·奇珀菲尔德的设计总是很难用一个次来概括,因为他的作品特点都是根植于一种态度,而不是固定的建筑风格。


他对于光线也有着另外的理解。


这栋建筑位于墨西哥,是一个当代艺术私人收藏馆,同时也是广泛的城市重建的一部分。在他的设计之下,建筑的外形有着独特的节奏感,尤其体现在屋顶。



在室内空间的顶楼,是一个画廊空间。屋顶的形状优化了整个画廊的采光效果。



屋顶由一个钢结构组成,并且带有水平漫射层,能让屋顶均匀的分布光线,照亮艺术品,为整个空间创造环境光线。并且,这个灯光还是可以调节的,可以满足特定的策展需求。



照度均匀、眩光控制得也极好,光线走向的设计与亮度均衡,都非常的自然。既保证了其基本的采光与这样作用,还让建筑本身具有人造与自然平衡的美感。



此时的光线作为一种柔和的来源,照亮空间,更加地具有功能性。






彼得·卒姆托是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师。在他的作品中,你很难看到任何稍微显得喧宾夺主的元素。这个美术馆是于 1997 年开放的老作品,但却有着放到今天仍旧值得研究、学习的价值。


卒姆托在概念上,及其精确和巧妙地使用了材料和日光。由 710 个缎面玻璃面板组成的半透明表皮覆盖了整个建筑,从而将建筑转变成一个巨大的灯箱,让日光可以从各个侧面进入建筑物。



而室内则是采用了混凝土墙围起来,并且有着极大的空间尺度,提供了可观的垂直展示空间,既能悬挂绘画,又能展示大型雕塑和装置。



采用了与外立面同样材质的天花板,是室内空间与外立面的一种里外呼应。同时在天花内部也设置了人造照明系统。


通过半透明的玻璃,光线可以漫射到室内空间,让空间就好像漂浮在云端一样,同时也为空间营造了一种高级、神圣的氛围。



在这样的优雅空间下,展出的物品才是真正的主角,而其他的一切都像是默默在幕后付出的低调英雄一样。






SANAA 想必也不需多介绍。这个二人组合已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作品,其中这个劳力士学习中心,是将光线运用得极为融洽的典范。


SANAA 以「把建筑作为公园」作为了空间概念,为这个建筑创造了非常独特的样子,可以灵活地使用。



2 万平方米的连续单层流动空间,通过建筑上下起伏的底面,将大小形状不同的 13 个庭院联系在了一起,并通过圆形天井与环形玻璃窗的设置,将光线引入室内,并模糊了内外的空间界限。



在室内,SANAA 将白色作为主要的色调,进一步扩大了光线的漫反射,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的饱满而宽阔。



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方式,除了餐厅和多媒体图书馆,其他功能性空间基本上都实现了自然采光和通风,而且实现了 8.5kWh/㎡ 的能量消耗。这样的设计,让这栋建筑获得了瑞士当地的节能建筑奖。


纯净的空间与流动性,让光在空间内肆意嬉戏,这对于呆在空间里的人而言,也是一件难得可贵的事情。




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设计师与项目,其实还有很多大佬也非常会「玩光」。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路易斯·康、尹东丰雄、约恩·武松或者皮埃尔·德·梅隆等等。


路易斯·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,可以概括光与建筑的重要关系:「自然光给予了空间特性,也给予了建筑生命。建筑的生命由光的照射而产生。基于此,除非给予建筑生命,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存在的。」


自然光作为建筑空间的灵魂,只有用好光,就能让作品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。





☻ 负责编辑/拾壹
图片来源于网络
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。





🗞 往期推荐 


国外大学生的有趣毕设,都太有想法了!

这家当代设计画廊,有你想要的一切家具
2019年度最受欢迎的产品设计


🔍 给你充满灵感和温度的设计美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